暴风雨前!!
二锦:咳!我写的书不是最好的,但我的读者是最好的。
众妞:来句好听的,姑娘考虑考虑!
二锦:劫个票!
众妞:嘎哈呢?劫财还是财色?
二锦:站住!
------题外话------
这哪里是守卫,分明就是软禁!
何承安垂下头,夹着尾巴喏喏地出去了,脊背却在生生发寒。
“是,陛下……奴才这就去。”
赵绵泽转过头,看向御书房的门口,声音骤觉,“传令下去,让卢辉再派三千禁卫军,把魏国公府守好。大婚在即,绝不能让七小姐出了任何岔子。还有,告诉阿记,若是七小姐有个三长两短,让他提头来见。”
“陛下,奴才在。”
何承安怔了怔,连忙换了一张笑脸。
“何承安——”焦玉刚一出屋,赵绵泽又睁开了眼睛。
焦玉凝重地道了一声“是”,侧过头来,看一眼他半明半灭的面孔,紧了紧汗湿的手心里那一只鲤鱼玉哨,指尖颤歪歪地把那一张写着“晋王必死”的字条,点燃在了烛火之上。
赵绵泽低低说罢,似是有些疲惫,阖上了双眼。
“焦玉,这一番,看你的作为了。”
但鲤鱼纹的玉哨子,却是联络之物。
这些人到底都有谁,焦玉也不知。
认真说来,这事儿算得是一件仅属于皇帝的重要机密。再认真一点说,那一只靠哨子支配的人马,并不算是赵绵泽自己培置的势力,而是洪泰帝的心腹。洪泰帝在很早之前,就一直把赵绵泽看成他的接班人,也顺理成章让他接管了这一支秘密人马。这些人,隐藏在各处,他们才是真正的皇帝亲卫和眼线。比如,在漠北烧毁北伐军粮草的黑皮。更比如,那个一直秘密潜藏在陈大牛身边的人,他们都是属于同一类。
他手中,是一个小小的鲤鱼纹玉质哨子。样子看似简单,与普通的把玩之物没有任何区别。可它的内里乾坤却不可小觑。只不过,知晓它的人少之又少。
“是。”
焦玉心里一紧,屏紧了呼吸。
御书房里就三个人,他的意思是连何承安都不信了?
“你去一趟南边,亲自去办。”赵绵泽瞥一眼何承安,声音沉了不少,“命令都在字条上,看完烧掉。”
“陛下?这是……?”焦玉不解的接过哨子和字条。
“拿去!”
来来去去,他写了好一会儿,桌上的废纸都撕成了一团小山,似乎才有了最终的定夺,匆匆写成了纸条裹好,从御案下方的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鲤鱼纹的玉质哨子,轻轻搭在纸上,把它推向焦玉。
赵绵泽提起笔,写了一张纸,又撕掉一张纸。
外头的冷风嗖嗖在吹,御书房里却已烧起地龙,温暖如春。
焦玉不明所以地立在御案之前,拿眼风瞄皇帝的脸色。何承安也是小心翼翼地捡起落在地上的砚台,等安放妥当了,方才上前为他磨墨,心里却一直琢磨皇帝今儿到底受了什么气,脸色会这般难看。
“磨墨!”赵绵泽坐在椅上,声音极是疲惫。
何承安应声去了。没多一会,焦玉闪身入内。
“唤焦玉来。”
窃窃私语中,臣工们鱼贯而出,退出了奉天殿。赵绵泽也在元祐戏谑的目光注视下,疾步离开,径直回到了御书房。甫一入屋,他神色一凛,随手摔倒桌案上的砚台,才在砚台落地的“啪”声里,无力地坐在紫檀木的大椅上。
可赵绵泽会同意这样荒唐的要求,更是令人费解。
元祐会提出这么荒唐的请求,令人讶然不已。
尴尬的顿了片刻,谁也没有想到,元祐再一次冷哼,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公鸡代替晋王拜堂成何体统?既然陛下无意推辞,臣也有一个更好的法子。众所周知,臣与晋王素来亲厚,又是晋王的子侄辈,为视对北狄的尊重,不如由臣代叔拜堂如何?”
顷刻时,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众人低垂着头,不知该如何反应。
可他是皇帝,他说公鸡是“大吉”,谁也不敢说不吉。
晋王的大婚,用公鸡代替,也太荒谬了。
他一言即出,殿中短促的抽气了一阵,就静谧了下来。
“元爱卿的顾虑是对的,此事朕倒有一个法子。不知诸位卿家有无听过民间嫁娶的习俗?若是新郎赶不及拜堂,可用公鸡代替。公鸡可趋吉避凶,那是大利,我等也可效法为之。”
可高倨龙椅上的皇帝,抿紧唇静默片刻,却是笑了。
殿中众人瞄着他与赵绵泽,脊背都是冷汗。
他的声音,一句比一句高。
他心里冷笑一声,嘴上更少了恭敬,“那依陛下的意思,如何才好?”他向来桀骜不驯,说话也少有转弯,当着众臣的面儿,见赵绵泽不回答,又是一阵质问,“莫不是陛下要下旨让晋王先回来拜堂成亲,再返回去和乌那蛮子干仗?呵,即便下旨,恐怕也来不及了吧?再说,乌那蛮子会等着咱喝完喜酒再打吗?”
可一件破事儿,就扯上国家安定了?元小公爷却不认可。
一连三个不字,他的话,刃带硬。
不吉,不敬,不利。
“元爱卿说得有理。但婚期已定,延迟恐有不吉。再且,北狄对大婚如此看重,大晏单方面延期,也是对北狄的不敬。另外,北狄太子一行逗留在京,便是为了吃这一口喜酒,若是延期,也会引发诸多猜测,实在不利国之安定……”
赵绵泽沉思着看他,抚在龙椅上的手指摩挲片刻,缓缓一笑。
从漠北回来休息了几日,今儿帝都召幸了惠妃。惠妃娘娘重获圣宠,一如当日,又胜于当日。
说什么的都有,可每普通的一种看法,却都是——帝后大婚在即,皇后要入主中宫,众位妃嫔都慌了神儿,想在最后的时刻赌一把,捞上自己的立足资本。
有人说,她原就没有怀上孩儿,这一举动,不过是想把怀孕的淑妃和曾经最得圣宠的乌兰明珠一网打尽。有人说,分明就是淑妃与她同时怀孕,为争那贵妃之位,先下手为强。也有人说,是乌兰明珠被禁足兴秀宫数月,按捺不住自家施的苦肉计。
敬妃李氏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赵绵泽训斥一顿,哭晕过去。
宫中闹得鸡犬不宁,赵绵泽不得不出面儿。如此一来,许久没有见到赵绵泽的乌兰明珠也“被迫”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帅皇帝。许久不见,她在赵绵泽的面前,那小产之后郁结在身的瘦弱身子顿时添了几分娇柔。没有想到,她那不盈一握的腰肢,苍白憔悴的面容,还有那虽有满腹怨怼却仍然柔柔展现的微笑,当然,还有她唇角那一抹适时偷现的小梨涡,竟让赵绵泽想到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分,喟叹一声,解了她的禁足之苦。
她找到赵绵泽哭泣,把谢静恬和乌兰明珠一起撸了出去,要伸冤。
李琴月摔没了孩儿,不肯依了。
说来此事蹊跷,她是在与淑妃发生争执之时,一小心滑倒在地,摔掉了孩儿的。更为蹊跷的是,她摔跤之处,竟然是被禁足的惠妃乌兰明珠的住处——兴秀宫。
在一片欢腾之声里,谁也没有想到,乐极会生悲,那敬妃李氏明显不如淑妃谢氏有运道,她还来不及得知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也来不及等到那封贵妃的圣旨,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竟是把孩儿摔没了。
都以为怀了龙种的两位娘娘会得到圣宠,可赵绵泽也是个奇人,他除了对龙种上心,对生长龙种的土地却一点儿也不热爱,更没有偏宠。在礼部和宗人府为他准备热热闹闹的大婚之际,他仍是“业精于勤”,一定也不懒惰,隔三差五就会去各宫里走动走动,顺便与他的爱妃们在被窝里“谈谈人生和理想”,令六宫同被恩泽,举朝一派和谐。
一时间,有人生嫉,有人生疑,宫中之人各有辞色。但不论是淑妃还是敬妃,大抵心里都很清楚,这个贵妃的“贵”字,其实与她们无关,只在乎她们的肚子是不是争气。
能晋为贵妃,无疑是人生赢家,命运的跳转。
在这个宫中,除了那未过门的皇后,还没有一个贵妃。
从妃到“贵妃”,一字之差,却是质的转变。
妃嫔有孕,赵绵泽自然也是大喜。接到消息,他除了亲自丶慰问,并给两位妃嫔赏赐若干之外,还直接发了话。两位有孕的妃嫔,不论谁生下小皇子,都将会晋升为贵妃。
洪泰二十七年十一月中旬,继在东苑被夏初七设计得骑马流产的惠妃之后,淑妃谢静恬和敬妃李琴月以两日之隔的时间先后被诊出怀上龙种。得闻喜讯,阖宫欢庆,有些老臣甚至设香案叩拜,激动得声声呜咽,那个劲头儿,好似宫妃有孕,他们也帮了多大的忙似的。至于朝堂上,淑妃谢静恬之父、兵部尚书谢长晋和李琴月的爷爷、曹国公李富山在朝中的行情也是水涨船高。
接下来,便是帝仍是尽到了与他的妃嫔们“睡觉生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只不过,这种小事儿,轮不到他做皇帝去操心,宫中有千方百计爬上床的,主动送上门的,吟诗的,弹琴的,唱歌儿的,想方设法把他吸引过去的,他的后宫一点也不寂寞。
只可惜,任凭她们争奇斗艳,心机用尽,赵绵泽却并无偏爱。
帝下旨“大赦天下”,除触犯纲常的“十恶”大罪,一律在押的囚犯予以免罪。四方盗贼,也一律不咎既往。就连“十恶”大罪也给予了减等处刑。如此一来,关押在刑部大牢里等待问斩的夏廷德等一干人犯,也都受到“帝后大婚”的庇佑,从死刑改为了流刑。
朝廷和皇宫里,也一连出了好几桩大事。
民间百姓在热闹的准备过年。
临近年关是好日子。
总而言之,大晏朝的“gDP”正在呈直线上升。
洪泰帝的儿子们,那些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因入京为太皇太后服丧和皇帝大婚,都被获准逗留京城,暂时不归藩地,等大婚之后再行启程。以北狄以太子哈萨尔为首的一干使臣,也因乌仁公主的大婚来临尚未还京。而那些为了朝贺大晏皇帝大婚特地入京的四方夷使,也纷纷涌入京师。人都凑齐了,应天府被挤得像一口沸腾的粥锅。兴奋、喧闹、嘈杂,拥挤不堪。据说这些日子,应天府衙门里每日的案件都在增加。茶楼、酒肆、歌舞坊,就连秦淮河上的青楼里客流量都上升了不止一倍。
孝圣太皇太后的孝期已过,举朝上下都在为建章帝与晋王的同一日大婚而议论和猜度。如此一来,反倒冲淡了来自南方战场上的硝烟味儿。
在这一段即将从洪泰年过渡到建章元年的时间里,京师城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