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弦音
赤松子道:“自然不会,只是此处本为避难之地,我既来了,便不会出去,你是否要出去,我却不知了。”
“避难之地?这倒做何解?”悟空问道。
赤松子欲言又止,仿佛触及了一些不愿提及的往事。
悟空既然来此,虽不知为何将他送进来,但他自然不肯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于是道:“你既说此处为避难之地,想来定是在外惹上仇家了吧?”
赤松子哈哈一笑,道:“仇家?便是再厉害的对头又有何惧?”这话说出来,眼中精光一现,隐约可见当年意气风发的神姿。但随即又垂目道:“说是仇家倒也没错,只不过这仇家厉害无比,又无迹可寻,只在暗中一点点夺取你的修为寿元,教你一点点眼见自己从无所不能的神仙变成一个连凡人都不如的废物,这却比杀了你可怕。”
悟空惊道:“哪有这般厉害的人,莫非……是中了毒?”
赤松子摇头,道:“并非中毒。”
悟空仔细思索,一拍大腿道:“我知道了!”然后故作高深道,“你所说的这仇家,其实人人难以抗拒逃避,因为,那便是——光阴岁月。我说的对不对?”
赤松子一怔,哈哈大笑道:“你这道理倒有趣,只是仍猜错了。光阴岁月流转,世人寿元生机流失,大多难逃命运。但上古功法自有妙处,长生并非妄言。”
悟空听赤松子道出万古长青,心中猜测赤松子的修为必定不低,才敢如此说。他见在自己循循善诱之下,赤松子已去了心防,于是问道:“那我便不信了,天下哪有如此厉害的人物?”
赤松子嘿嘿一笑,道:“却不由得你不信,此物便是——造化!”
“造化?”
“造化!”
悟空忽然想起,在大圣禅寺后山无底深渊中,无支祁与他说过的一番话。“……造化,即为业力,即为因果,既是善念,亦是恶意,既是福分,亦是祸衍,既是功德,亦是业报。修行之人得造化即为道行,兽禽得造化亦能成仙,凡人得造化阴阳簿上平添运道……”难道赤松子所说的造化,在此处竟是业报不成?
造化如何能成为业报,天地间造化无处不在,倘若造化亦有神智,寻上某人的晦气,这人恐怕还真不会好过,只是……悟空于造化也知之不多,怎么也想不通个中因由。
此时,赤松子又唤童子添茶,室中多了一人,便坏了适才的交谈气氛,悟空眼见再问几句,赤松子恐怕便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此时却被打断了。
待他童子出去,赤松子早恢复了先前淡泊宁静的神态,悟空与他说话,也只谨慎作答,始终不说正题了。
赤松子久居鲲鹏腹中,其实对外界也甚为好奇,他听悟空与他讲些青狮伏狸、白象熊罴,倒也啧啧称奇,原来他纵横仙界之时,这些物种还未出现。
赤松子道:“此地大多尽是些上古物种,如毕方、獬豸、白泽、饕餮倒也常见,便是麒麟我也曾见过,你说的那些我却闻所未闻。”
麒麟?似乎之前在哪里听过麒麟,悟空边回想边与赤松子周旋,终于记起,麒麟乃是九灵元圣口中所说,他称麒麟乃万兽之王,只是不知所终,只得自己称王。看来,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去麒麟那里走上一遭了。
悟空忽生一问,道:“此地既有麒麟,想必亦有凤凰。”
赤松子听到凤凰二字,脸色一变,道:“你问这为虎作伥的孽畜作甚?”
悟空一惊,为虎作伥,这又从何谈起,只得敷衍道:“只是听闻麒麟乃万兽之王,凤凰乃万禽之长,故有此问,其实二者我均未见过。”
赤松子面色稍缓,叹道:“多少年的往事,总是忘不掉。”
悟空道:“既然忘不掉,又何必劳神费力,任由自然便罢。”
赤松子道:“你有所不知,我说那凤凰为虎作伥,其实亦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又何尝不是——唉!”这一叹,竟有几分悔意。
悟空道:“雨师,恕我直言,若有一事能教你悔恨万年,何不快刀斩乱麻,做个了断,亦好过余生恨多。”
赤松子道:“我又何尝不想,只是心有余而力不逮。”他端起茶杯,陷入思索当中。悟空见赤松子又是欲言又止,心中颇为着急,却又没有办法令他开口。
悟空想了想,道:“我观此地怪兽众多,却无作乱之事,甚为奇怪。”赤松子道:“还不是我们几个老家伙镇住,此事不足挂齿。”
几个老家伙?难道上古大神在此处的,并非赤松子一人?
悟空问道:“守住咽喉那怪物模样古怪,不知可有名字?”赤松子道:“彼物名为化蛇,当年受造化所害,一身修为已十不存一,我见你已是太乙金仙的修为,想必他在你手下吃了大亏吧。”
悟空不好意思道:“哪里,只交手一招,他便放我入内了。”
“一招?”赤松子有些不信,问道:“他那玄青双刀也是难得的一对法宝,你既然一招击败他,必有神兵利器在身吧?”
悟空自耳中将金箍棒取出,一晃成四尺余长,道:“此物便是我的兵刃。”
赤松子一见金箍棒,又看了看悟空,惊道:“此物竟在你手中!”
悟空道:“雨师难道认得此物?”
赤松子伸手拿过金箍棒,细细摩挲上面的花纹,道:“岂止认得,此物——也曾伴我多年。”这次反轮到悟空吃惊,之前从未听过如意金箍棒的典故,没想到与雨师也有些瓜葛。
赤松子道:“当年大禹治水,历尽艰难却经年不成,但他矢志不渝,终于上天眷顾,教他于淮渎水底掘出了一条金精铁棒。大禹突发奇想,以息壤之熔炉将此金精炼化,便炼出了四条如意金箍棒。”
“竟有四条?”悟空惊道。
赤松子点点头,道:“不错。因息壤本身能自主增减,这铁棒也便能随主人心意变化,长短粗细如意,才叫如意金箍棒。大禹见此棒神奇,恰可用作测量江河湖海水势深浅的定子,他将此棒分给四人,分管东西南北四方,其中一根,便给了我。”
悟空想起了六耳猕猴手中的那根如意金箍棒,急问道:“其余三根又在何处?”
赤松子道:“我那根用完后,便交还给了大禹。另一根却被金神蓐收留下,因他五行纯金之体,甚爱此棒,大禹治水之后又无大用,便由他去了。另两根分别镇于东海与西海海底,名曰定海神针,其实只取其名,何来定海之用?”
悟空道:“我这根便是自东海取来,想来西海海底还有一根。”他此语只为试探,确实要看看六耳猕猴与大禹或蓐收是否也有干系。
赤松子点点头道:“应该如此,大禹、蓐收都在鲲鹏腹中,那两根如意金箍棒恐怕再也没机会现于天地间了。”
悟空听到这里,心中有了谱,原来西海那根已被六耳猕猴取走了。
赤松子把玩良久,才恋恋不舍将如意金箍棒还给了悟空,悟空急忙接过,他见赤松子一副睹物思人的表情,心中略有些担心他不顾身份会占为己有。
赤松子见悟空神态,哈哈一笑道:“此棒虽好,与我却无用处了,你莫要担心。”
悟空脸上一红,忙转移话题道:“雨师尝言凤凰为虎作伥,我冒昧问一句,谁才是虎?”
赤松子闻听此问,笑容又收敛起来,端起茶杯沉思。
悟空心道,俗语称请将不如激将,便道:“若是那对头太过厉害,便不说也罢,免得祸从口出。”
赤松子笑道:“你倒会激将法,我这一生从无所惧,适才思量,却因我们几个老家伙各有约定,不得随意提起此事来。”
悟空冷笑道:“自欺欺人。”
赤松子一怔,他向来地位尊贵,哪里有人敢和他这样说话,但偏偏悟空的讥讽恰到好处,他又无法反驳,便道:“非也非也,此事放在心中不可或忘。然你之意图仅为听个乐子,却叫我揭起陈年旧伤,又是何苦?”
悟空愕然,原来这事并非不能说,乃是赤松子当他是局外之人,说之自然无益。自己前世也曾读过许多武侠玄幻小说,凡主角所到之处,逢山开路遇水填桥,哪里会有这许多坡坡坎坎,今日遇见赤松子,原来才知,那些都是闲扯。你当自己不可或缺,于他人眼中只是过路人而已。
悟空仔细寻赤松子语中破绽,想了想道:“你自称不可或忘,想来若有机缘,还是要与人说起的。”